遇“甲”不慌,辨“甲”有术

发布时间:2025.02.24 浏览:241 次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强,且极易变异,历史上流感大流行多由其引起。儿童发病率是成人的3-15倍!学龄前儿童由于免疫力较低、自我防护意识差,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


甲流虽猛,早防早控


感染甲流后,患儿往往突然高热,出现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症状,伴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部分有胃肠不适。如果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进展,甲流患儿不仅可能出现喉炎、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还可能继发神经、循环系统受损,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肺外并发症。甲流虽猛,但可防可控,关键是趁早!早识别、早诊断尤为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发现以上症状,立即就医用药,把握48小时黄金治疗期。


一、甲流与普通感冒虽然都有呼吸道症状,但存在以下差异:

1、病原体。甲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传染性相对较弱。

2、症状。甲流常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伴剧烈咳嗽、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此外可能导致喉咙疼、头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低热、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通常不伴明显全身症状。

3、传播速度。甲流传播速度极快,易引发大规模流行。普通感冒传播相对较慢。

4、并发症。甲流易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儿童、老人及慢性病人群。普通感冒通常仅引起轻微喉炎、鼻窦炎。

5、预防与治疗。甲流防治主要有接种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普通感冒主要是休息、多喝水、使用解热镇痛药等对症治疗。


二、甲流防治这些要知道

1.守好第一道防线。“洗手、通风、戴口罩”是预防甲流的第一道防线。养成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饭前便后及咳嗽、喷嚏后;居家定时清洁通风,减少病毒传播;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必须前往应戴好口罩。

2.及时用药。甲流发病后48小时内是“黄金治疗时段”。一旦高度怀疑感染,要及时就医,一旦确诊,遵医嘱第一时间服用药物、对症处理。

3.健康饮食。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

4.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对保护儿童免受流感病毒侵害至关重要。

(儿科 王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