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4 浏览:206 次
随着寒假结束,中小学迎来春季开学季。儿科专家提醒,春季开学后,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需家校联动筑牢健康防线。
一、开学季需警惕的四大高发传染病
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金玉指出,近期门诊接诊数据显示,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较为多发。
“在流感方面,目前仍以甲型流感流行占主导,其症状除发热、咽痛、咳嗽外,今年不少患儿还出现早期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这给诊断和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金玉介绍,接诊的呕吐患儿中,约三成与诺如病毒相关,该病毒传染性强,常呈家族性发病。春季,门诊中也时有手足口病、水痘等病例出现。
(一)流感:呼吸道传播的“头号威胁”
流感患儿常表现为高热(39℃以上)、肌肉酸痛、乏力,部分伴有咳嗽、咽痛等症状。其传播途径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她提醒,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病程更长、并发症风险更高,若孩子持续高热不退,需及时就医。
(二、)诺如病毒感染:肠道传染病的“隐形杀手”
诺如病毒是导致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金玉表示,该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感染者呕吐物传播,儿童感染后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典型症状。
(三、)手足口病:低龄儿童的“潜伏危机”
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引起,5岁以下儿童高发。金玉指出,患儿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现红色疱疹或溃疡,部分伴有低热。该病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托幼机构需特别防范。
(四、)水痘:疫苗可防但不可轻视
水痘以全身性疱疹和瘙痒为特征,金玉强调:“这种疾病虽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仍存在感染风险。”
二、科学防控:家校协同构建三道防线
春季开学既是学习的新起点,也是健康防护的关键期。金玉呼吁:“传染病防控需家长、学校、医疗机构三方协作,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 第一道防线是个人防护
要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注意健康监测,每日晨检,发现发热、呕吐等症状立即就医。
(二)第二道防线是校园管理
学校要重视环境消毒,教室、宿舍每日通风≥2次,对门把手、课桌椅等高频接触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饮食安全也很重要,学校食堂需严格清洗餐具、避免生熟交叉污染,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洁。做好病例管理,诺如病毒感染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流感患者应退热48小时后再返校。
(三)第三道防线是家庭配合
家长要及时为孩子进行疫苗接种,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水痘、腮腺炎等建议按程序完成免疫。重视增强体质,保证孩子每日1小时户外运动,饮食注意蛋白质、维生素搭配,避免高糖高脂。心理调适,帮助孩子逐步调整作息,缓解“开学焦虑”,避免免疫力因情绪波动下降。
三、专家答疑
(一)当孩子发热或发热伴有咳嗽症状时,是否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
金玉表示,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特别是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如出现明显发热,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当出现高热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但没有其他全身表现时,可以暂时先观察”,使用对症药物。“儿童出现呼吸道症状的时候,一开始以发热为主,如果精神状况比较好,胃口也很好,可以再观察;如果持续高热不退,达到39℃~40℃两三天以上,仍然是高热或精神变差、胃口不好、呕吐,出现咳嗽喘息、烦躁不安等,要及时来医院就诊。”
(二)反复发热是否需用抗生素?
金玉强调,流感、诺如等多为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需经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三)如何区分水痘和手足口病?
水痘疱疹“向心性分布”(躯干多于四肢),且伴有明显瘙痒;手足口病疱疹多局限于手、足、口部位,部分患儿口腔溃疡影响进食。
(扬州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