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4 浏览:212 次
杨多多出生后,家里一直是普通配方奶粉+母乳混合喂养。生后没几天,杨多多脸上就出现许多小红疹,一周前,小红疹加重,有的融合成斑块状,去社区医院就诊后,医嘱妈妈暂时别吃鱼虾蟹,同时予深度水解奶粉(eHF)替代普通配方奶粉。
转眼杨多多满月了,家人给他换尿片时,突然发现纸尿裤上全是暗红色血便!一家人赶紧来到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医生接诊查体后,特邀儿童胃肠超声专家、超声科副主任医师陈飞予腹部B超检查,检查提示“部分结肠及直肠壁增厚,结肠壁最厚处约3.5mm,可见点状强回声,直肠壁厚约3mm,肠壁内点状强回声……”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结果,医生高度怀疑为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一、牛奶蛋白过敏(CMPA)表现
CMP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性疾病,常累及多个系统,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一般状态良好,多以血便起病,伴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部分患儿有湿疹、揉眼、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表现。
β-乳球蛋白、酪蛋白和α-乳清蛋白为牛奶中最主要的致敏成分。婴幼儿CMPA大部分为非IgE介导类型,不像荨麻疹那样迅速发作,往往隔段时间突然发生。
二、胃肠超声助力诊断
CMPA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与摄食关系、诊断性回避试验效果等综合判断。其腹部超声表现主要有肠壁增厚、肠蠕动异常、肠壁积气,重者出现肠管扩张等表现。
该病需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套叠相鉴别——CMPA不同于NEC,CMPA表现为局部肠管蠕动减弱或消失,病变区以外肠段蠕动正常甚至增强,NEC会出现弥漫性的肠管蠕动减弱或消失;肠套叠时患儿腹部会出现“同心圆”声像图,CMPA无此征象。作为辅助诊断手段,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价廉等优点。
三、牛奶蛋白过敏如何喂养
严重过敏时,考虑改为AAF喂养。
母乳喂养儿若症状不严重,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乳母回避牛奶、禽、蛋、鱼、甲壳类、花生、大豆、坚果、小麦等致敏原2-4周,同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人工喂养儿出现轻-中度临床表现时,首选eHF替代,若eHF治疗效果不好,考虑AAF喂养。
混合喂养儿若乳母严格饮食回避、母乳与eHF混合喂养2周后症状仍无改善,或乳母饮食回避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建议暂停母乳,改为AAF替代——杨多多入院后,医嘱改用“无敏配方”的AAF替代,杨多多便血很快好转,2天后大便转黄,复查B超增厚肠壁恢复正常。
温馨提示: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母乳喂养不仅可增进母婴感情、增强抵抗力,还可减少婴儿过敏风险。如果因故采取人工喂养,一旦婴儿出现过敏症状,须及时就诊,谨防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儿科 汪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