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9 浏览:1209 次
4岁的童童感冒好了没几天,半夜突然哭闹不止,说耳朵疼,爸爸妈妈准备出发去医院,又想到夜里没有专科医生,一时手足无措——会是什么原因呢?要不要看急诊?遇到类似情况不要慌,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耳痛的原因……
一、儿童耳痛的原因
1.不正确挖耳。导致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孩子表现出拒碰耳朵和耳廓牵拉痛。
2.外耳道异物。蟑螂或蚊虫爬入外耳道引起疼痛。
3.耵聍(耳屎)太多。洗澡或游泳后,耵聍遇水膨胀疼痛。
4.急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耳痛最常见原因。
二、什么是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约80%学龄前儿童发生过,好发于6个月-4岁儿童,冬春季多见,常发生在感冒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鼓膜穿孔引起患耳流脓、听力下降。
耳痛是典型症状,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闷、耳鸣。小婴儿往往有烦躁、哭闹、抓耳等,触碰其耳朵时避闪,严重时外耳皮肤破损感染。
三、为什么感冒后好发
耳、鼻、咽喉有连通的管道,在耳朵和鼻子之间就有一根称为“咽鼓管”的通路。
正常情况,在张口、吞咽、打哈欠或咀嚼时,咽鼓管会偶尔开放,使鼓室内外压力平衡。
同样因为这个通路的存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原本在鼻咽部的细菌和病毒也可沿着这条通路,进入中耳腔继发感染。
四、为什么儿童好发
儿童咽鼓管相对短、宽、平直,鼻咽部细菌、病毒及其他分泌物易经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
若采取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更易将鼻腔内或鼻咽部的细菌、病毒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
腺样体肥大时肥大的腺样体压迫、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引流和气体交换,造成鼓室负压、积液,也会导致中耳炎。
温馨提示:急性中耳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治愈。急性期后,要多做屏气鼓腮类似吹气球的动作,锻炼咽鼓管功能。相反,如果不重视、不规范治疗,很可能转为慢性,积聚在中耳腔内的黏液会变得越来黏稠,最后导致鼓室内的听骨链粘连、鼓室硬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听力损失!
(耳鼻喉科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