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9 浏览:1085 次
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亦是秋天第3个节气。白露开始,缓缓迈入仲秋,早晚添了些许凉意,草木开始有莹白的露水。文学作品中,秋季承载了很多哀思离愁。从中医角度看,过度的情志状况会引发病变。季节交替之时,气象天时的变化会对个体身心产生影响,近日,门诊多了不少情志问题患者,以青少年和更年期女性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多见。
一、“悲秋综合征”
《黄帝内经》记载“西风生于秋,病在肺”。意思是说秋应于肺,忧虑、悲伤是秋季的情绪特点。有一种因为秋色、气候变化,而产生凄凉、苦闷心情不得宣发造成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被称为“悲秋综合征”。
二、远离“悲秋”可以这样做
1、饮食调节。以清润肺胃、健脾和中为主。秋季机体气血由外走内,白露时节胃肠气血仍未充,宜多吃甘润之品,如百合、山药、萝卜、银耳等护养脾胃。不宜进食过饱、过油腻,以免胃肠积滞。“胃不和则卧不安”,合理饮食不仅能调节机体内环境,还有助于睡眠。
2、适度运动。秋季属收敛之季,宜“养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有助于气血调畅。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运动,或健步走、羽毛球、乒乓球等。不宜久居室内,时间充裕可去户外走走,增加日光照射,秋日美景加上适量运动,可放松身心。
3、起居调节。民间说法有“白露身不露”,此时阴气渐重,昼夜温差较大,宜暖身驱寒,不宜再穿短衣短裤、凉鞋。应起居有时,适时添加衣物,帮助机体适应季节变化。秋季还要顺应天气变化,调整作息,在原有习惯基础上向前调整15—30分钟,尽量在晚上11点前就寝。
三、中医药治疗事半功倍
如果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影响睡眠和生活,可通过传统医学内调外治调理,包括针灸、刮痧、香囊、足浴、推拿按摩、耳穴压豆、中药茶饮等,在药香中放松身心,驱走焦虑。
温馨提示:情志伤人。保持豁达的心胸是健康的关键。“莫在白露悲秋凉”,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驱走伤感,领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中医科 王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