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9 浏览:1695 次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时至处暑,意味着到了“三暑”之末。在我国,处暑后天气通常并不会马上转凉,暑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处暑时节,养生应注意什么呢?
一、处暑养生重点
处暑气候湿热逐渐减退、凉燥逐渐增加,养生要兼顾脾胃和肺阴的顾护。若气候热燥有余,则更需注意肝木的调护,否则容易出现肝胆湿热或肝火犯肺。
中医视肝为“将军之官”,喜调达疏泄和滋润。湿热和燥火导致肝脏不能舒畅滋养,出现口苦、肋痛、目赤、眩晕或双眼干涩、干咳、失眠、抽筋等不适。热燥季节,大家要重视对肝脏的爱护。
二、如何养肝
1、饮食调节。处暑后饮食宜养肝疏肝、润肺养胃。可适当进食凉肝柔肝、养阴生津的食物,如:银耳、莲子、百合、菠菜、芹菜、鸭肉等。切记——任何食物都不可一次进食太多,少量多餐为宜。同时注意少食刺激性强、辛辣、烧烤类食物,防止燥邪损伤。
2、规律作息。处暑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阳气虽渐渐收敛下降,但仍处于充裕的状态,此时应逐渐增加阴液的补充,尤其要调整好睡眠。中医认为,午时(11:00-13:00)、子时(23:00-01:00)是重要的睡眠节点,养肝首先要“守住子午”。
现代研究也证实,这两个时辰是肝脏解毒的高峰期,休息不好会影响健康,出现便秘、眩晕、眼涩、月经量少或色淡等症状。
3、心情愉悦。 情志变化对肝影响很大,怒为肝之志。处暑天气经常生气、激动,易出现肝气郁结、肝血耗伤;肝火过亢,还会引发高血压甚至中风等疾病。
避免负面情绪可维持肝主疏泄功能,促进有害物质代谢。可通过运动锻炼、饮食调理、芳香疗法、五音疗法等舒缓情绪。我院配有特色茶饮“开心茶”,可护肝疏肝、养肝血、滋肝阴。
温馨提示:如果身边家人朋友有“目黄、身黄、小便短黄、肝气郁结、情志抑郁、消化功能差、厌食油腻”等肝脏功能受损表现,建议在采取以上养肝护肝保健措施的同时,及早去正规医院就诊。
(中医科 王峥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