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3 浏览:2334 次
“宝宝快3岁了,只会说爸爸妈妈,人家孩子都能说短句了。”“小宝什么都听得懂,会用手势沟通,就是不说话。”“宝宝吐词不清,小朋友都不和他玩怎么办?”……宝宝出现以上问题,要警惕“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一、什么是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是一组非特殊原因导致的无明显脑损害的语言障碍,其非言语智商水平往往正常,主要表现为说话迟、言语理解和(或)表达困难、语音不清或言语不流畅,具体表现如下:
1.发音障碍。语音错误或不清楚,与年龄不相符。
2.言语流畅性障碍。持续、频繁的语言节奏异常如言语中断、词或音节重复、拖拉延长。
3.语言表达障碍。自幼语言表达落后,说话迟,词汇少,逻辑错误。
4.语言理解障碍。自幼语言理解落后,从词汇、句子理解困难,到后期对话交流、叙述事件和故事理解困难。
5.实用性语言障碍。社会环境语言理解持续、显著困难,如推理、理解言语幽默和辨析模棱两可的意义。常出现在儿童早期,沟通显著受限。
6.情绪与行为问题。常伴随焦虑及攻击性行为。
二、如何干预
1、及时就诊。带宝宝至儿童康复科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治疗计划,制订短期、长期目标。
2、后续治疗师进行针对性训练。对没有语言的儿童先进行手势、姿势应用训练,帮助宝宝有效表达,纠正其哭闹等不良沟通方式。在儿童采用手势、姿势表达时,家长或治疗师同步“配音”,让儿童听到自己原本应该表达的语言,促进其发音。
对语言内容少、形式简单的儿童,诱导其自发表达,鼓励其模仿家长或治疗师说话,增加词汇量,训练由字、词到句子的表达,并应用于生活中。
对发音障碍的儿童进行个体化治疗,循序渐进进行音素、音节、单词和句子训练。存在口腔运动问题的儿童,要同步进行口腔运动功能训练。
温馨提示:不仅儿童需要专业康复训练,家长也要接受沟通和语言促进养育指导,家长的态度与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语言康复的效果。希望每个语言障碍宝宝都能被早期发现,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进行正常言语交流,收获一个完整的人生!
(儿童康复科 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