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2 浏览:2211 次
进入盛夏,近期咳嗽的小朋友少了,“发热、喉咙疼”缠上了不少小宝贝,门诊就诊后,这些小朋友诊断大部分是“疱疹性咽峡炎”。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急性发热、咽部疱疹、喉咙疼。夏秋季高发,传染性强,可引起幼儿园、小学集体流行。
该病通过粪-口、呼吸道和接触传播,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及触摸被污染的物体;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亲吻、抚摸;吸入带病毒的飞沫,都有可能被感染。
二、有哪些症状
感染后1-2天出现咽痛、口咽小范围红肿溃疡,严重时影响进食和吞咽;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40℃以上的高烧。低龄儿患病伴厌食、呕吐时,需谨防脱水。
三、撞脸的“表兄弟”——手足口病
如发现患儿口咽部有小疱疹,医生通常会查看患儿双手、双足及肛周,因为有一个和“疱疹性咽峡炎”撞脸指数高达99.99%的“表兄弟”!
四、家庭护理与防治
如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应遵医嘱对症治疗、监测病情。护理应注意:
1.做好隔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监测体温及伴随症状。
2.日常护理。注意休息,增强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饮食清淡,暂停烫、粗、硬、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餐后淡盐水漱口,低龄儿可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发热时及时补充水分、更换汗湿衣物。
温馨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期常见疾病,预后良好。家庭护理重在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手卫生,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疾病高发期避免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此外,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
(儿科 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