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走“尿床”阴影,几岁戒“尿不湿”更合适?

发布时间:2024.05.31 浏览:3130 次

尿床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回忆一下,您童年时代最后一次尿床是几岁?您认为几岁还在尿床是不正常的?

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儿童夜遗尿”,不仅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儿童和家长焦虑,对儿童自尊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通常,3岁以后幼儿有了自主排尿意识,逐渐白天能控制排尿,5岁左右,夜间也不再遗尿。如果5岁以后,出现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月≥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且无明显精神、神经异常,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可诊断为“遗尿”。

一、遗尿的原因

遗尿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夜间多尿。睡前饮水、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导致。

2.睡眠觉醒障碍。中枢对膀胱充盈信号刺激不敏感,睡眠中缺氧等导致。

3.膀胱功能异常。膀胱过度活动,膀胱容量小等导致。

此外,遗传、神经精神因素如多动症、注意力缺陷障碍等均可导致遗尿。

排尿训练是提升儿童控尿能力的重要措施。通常,到2-3岁以后,“把尿”训练越早、戒尿不湿越早,越有利于儿童更好地控制大小便、降低遗尿概率,建立自信。

二、行为习惯干预

不管是否需要药物或生物反馈等治疗,行为习惯干预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同时,家长应给予小孩时间和信心,避免训斥造成儿童自卑、社交障碍。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晚饭早吃少吃,尽可能餐后2-3个小时再睡觉。

2.饮水管理。上午摄入充足水分,下午减少水分(尤其是茶和咖啡饮料)摄入,睡前2小时禁水,禁食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食品。

3.饮食清淡。避免饮食过甜、过咸。

4.排便管理。合并功能性便秘时应规律排便,每天一次;餐后定时排便(利用胃肠扩张消化过程引起的结肠运动增加促进排便);如厕时放松,要有良好的足底支撑并向前倾斜,弯曲大腿以便靠近腹部增加腹压;增加水果、蔬菜为主的自由膳食纤维摄入;睡前排空膀胱。

5.睡眠时注意防寒(不受凉)。寒冷刺激会导致尿量增加、膀胱缩小,室温低时,睡觉时可多穿一层衣服,避免受凉。


(儿外科 夏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