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6 浏览:5179 次
2023年11月1日是第六个“世界流感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流感,守护健康”。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感冒”,特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双节过后,学校开学,加之气温波动、早晚温差大,又进入了流感高发季节。据疾控部门发布,今年流行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包括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主要以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为主,而流感则全身症状较重,如持续高热、头疼、咽痛、四肢肌肉酸痛乏力等,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发生肺炎、急性坏死性脑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肺外表现,甚至死亡。
流感的流行特点
流行季节:通常冬春季高发,我省及一些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夏秋季聚集性发病。
传播途径:近距离大声说话、打喷嚏、咳嗽时,病毒随呼吸道分泌物经飞沫传播是流感传播的主要方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玩具等以后,未及时用流水洗手,又去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间接接触感染。
易感人群:所有人群易感。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感染后重症的风险较高。
预防流感可以这么做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重症感染和死亡率最有效的手段。需注意的是,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且接种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为提供有效保护,《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所有≧6月龄且无禁忌症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接种后2-4周才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通常建议每年10月左右在流感流行季开始前接种,作用至少可维持6个月。
其次,日常需做好场所通风与环境清洁消毒,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与膳食平衡。卧室、教室等场所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此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聚合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法匹拉韦等也有预防流感的作用,但须在医生评估后方可使用,切勿擅自用药。
(儿科 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