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障碍

发布时间:2012.03.22 浏览:13301 次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中,重度及极重度0.1%。我国先天性听损伤发病率高达0.3%-0.6%,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重度损伤者未1%。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这就意味着每年有2-6万严重听力损伤儿出生,其致残比例曹国任何常见的先天致残病。在7岁以下的儿童中,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有80万人。

儿童语言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在0-3岁,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便牙牙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如不能再出生后11个月内进入牙牙学语期,那么在语言发育最关键的2-3岁内就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发育的滞后还可影响儿童心理、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一般在小儿2岁以后才能发现有听力障碍,用登录的方法也只能发现的50%的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儿童,以致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康复的最佳时机。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与后俩语言发育水平的关系部受性别、是否伴随其他畸形、社会经济状况等的影响。听力障碍在6月龄前被发现并给予干预者语言理解上和语言表达上明显高于6个月后被发现者,得分差值达20分,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的轻度或极重度,只要在6月龄前被发现,且患儿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干预后,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早期发现的轻度听力损害患儿和早期发现的极重度听力损害患儿相比,语言发育水平没有明显差别。这一研究证明了,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是预防听力损害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唯一重要因素。实施听力筛查,能够对大多数听力障碍的患儿进行早期诊断,进而有效地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尽可能地减低听力损伤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所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