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0 浏览:11143 次
产科主管护师:魏佳
2月16日20:00至第二天凌晨,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我第一次进入重症病区,站在缓冲区走廊的门口,开始心跳加快,走廊尽头是个未知的世界。我穿好防护服,面部颈部贴紧,护目镜调试了一遍遍,保证不留一寸皮肤暴露在外面,并且口罩、护目镜不漏气。老师问:“闷嘛?透不过气嘛?那就对了。”
心理的安全感是建立在身体的安全感之上。我进入病区,交接班了解所有病人的病情后,开始投入工作。
工作两小时后,我开始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我的护目镜内面因为起雾开始滴水。我知道这是因为之前和病人沟通时说话太多,走路太快了,所以立刻坐下来稍作休息,平静呼吸,减少耗氧量。
这时,一位76岁的患肿瘤并发右腿骨折、骶尾部压疮、左手烫伤、精神稍失常的重症老奶奶,突然大声喊叫。我们立刻冲了过去,忘记了自己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隔离衣。到了床边发现,她一手扶着床栏,半坐着,痛苦地呻吟着,我们来不及考虑近距离靠近她的危险,立刻帮她躺平,检查没有外伤。因为我们之前刚来巡视过,并帮她翻了身。我问她为什么要下床,奈何语言不通,沟通了好一会才明白她要上厕所,于是用便盆帮她解决了问题。然后,我们给她盖好被子,又安抚了一会,看她平静下来,才敢离开。
过了一刻钟,我们再次去看她,她已经睡着了。看着她熟睡的模样,我们笑了,关上灯,才离开了病房。
经历了这一幕,我们都沉默了,对于一些老年、重症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低的患者,病毒侵害了他们的身体,也侵害了他们的心灵。我们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化解他们的阴霾!
普儿科主管护师:杭玲
2月17日,我第二次进病区,已经觉得熟悉,感觉自己只是换了一个科室。我告诉自己就当科室轮转吧!从蹦蹦跳跳吵吵闹闹的儿科转到了寂静无声、充满消毒药水味道的感染科而已。
身边的“战友”,只是不止原来妇幼的同事,还有来自苏北、市人医、高邮、宝应、仪征、江都等各地的兄弟姐妹,用我们队长徐主任的话说“想一想,搁在古代我们都是过命的交情呐!值得珍惜!”记得的名字有林建芳、谈伟、黄英、马婷婷,还有徐医生,虽然你开了许多医嘱,我依然视你为队友!
产科护师:夏容
2月17日凌晨4点下夜班。夜晚的武汉特别安静,只有红绿灯不停闪烁,道路畅通无阻。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他们也是妻子、丈夫、父母、孩子,却因为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得已与家人分开,忍受分离之苦。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快点打败病毒,这样不管是患者,还是我们,才能与家人团聚。
“不惧风雨不畏艰难。”在电视里看到的这句话,送给所有的患者,也送给和我一样身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同仁。
普儿科护师:张青
我是一名年轻的护士,资历尚浅。刚进入病区时我有点担心,担心自己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拖同事后腿,然而,给患者采血时,搭班老师的主动帮助让我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早上,给患者发早餐、打水时,听到他们一句句的感谢,很欣慰!这个夜班虽然忙碌但充实!走出医院,阳光明媚,天空蔚蓝,沿途的树郁郁葱葱很有生机,顿感心情舒畅,希望扑面而来,我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